重陽節前后,據馬鞍山市公安局治安支隊戶政科統計,馬鞍山市百歲老人達243人,其中,含山縣最多,達66人。 含山縣在世的最長壽老人是誰?她叫鄭哲英,出生於1919年,今年104歲,生活在含山縣林頭鎮的臥虎村。 走進村落,這是有山有圩的好地方,植被茂盛、空氣清新的生態環境賦予了這個村子宜居的底色。走進鄭哲英家中,她正在房前屋后的小菜園裡收兩把綠葉菜,准備當天的午飯。 “老人身體很硬朗,自己種點菜,每天自己燒灶做飯。”老人的小女兒賈慶菊介紹說。 老人和善開朗、思路清晰,問到日間活動、吃飯飲食等問題時,交流也很順暢。“年紀大了,吃飯的時間比子女的時間早一些,子女都很孝順,經常給我買點肉菜和燒灶的柴火。”鄭哲英說道。 談到如何照料壽星的日常起居,鄭哲英老人的子女都表示,母親年紀雖然大了,但是身體還不錯,晚上六七點睡覺,早上五點多起床,房間都是自己整理,自理沒有問題,天氣好時還去村子裡找老年人打紙牌。子女做的更多的是洗衣洗澡、幫買幫辦的一些輔助性的照料。 如今,老人家已經四世同堂。而這樣的長壽老人,在臥虎村還有很多,據統計,該村90歲以上老人就有25人。 緣何含山縣百歲老人數量高於周邊其他區縣,“長壽密碼”如何破譯,答案就蘊藏在“含山含水,臻善臻美”這八個字當中。 山美水美環境美 含山縣以“兩山”理論為遵循,奮力鋪展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新畫卷。按照“源—網—廠—河”系統治理思路,全力推進得勝河及相關支流水環境治理,推動鄉鎮改廁攻堅、污水處理全覆蓋,形成長效長治的水環境治理體系。從今年四月至今,連續7個月得勝河流域水質達到Ⅲ類水的標准。 含山縣自2017年創建成功“省級森林城市”以來,久久為功植樹造林,年造林面積5000畝左右,森林面積自申報時的44.5萬畝已擴大至47萬畝,縣域內PM2.5年均濃度同比下降5%左右,空氣質量得到持續改善。 物美食美政策美 養老服務,政策兜底,今年7月,含山縣正式出台高齡老人津貼發放辦法,具有含山縣戶籍的、年滿80周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可申請不同層級的高齡津貼。按照發放政策,百歲老人每月可拿到300元的津貼及保健金。 同時,含山縣多措並舉抓好居家適老化改造、老年食堂等民生工程建設,切實提升養老服務覆蓋面,精准了解老年人居家需求,配置多功能手杖、便攜式馬桶、適老餐桌椅等養老器械250戶,完成7間社區日間照料中心、14個城市社區助老服務站建設,為全縣老人提供良好的照料、休息、活動的區域,活躍站點日接待老人多達150人左右。 全縣共部署了55處老年助餐點,一般服務於60歲以上老人,充分考慮老年人就餐習慣,做到葷素搭配、營養健康,部分助餐點可以提供為孤寡、行動不便和高齡老人送餐服務。以環峰鎮陳沃村為例,該村老年助餐點提供中餐和晚餐,老年人就餐每人每頓兩葷兩素僅需支付5元,食堂就餐、吃完在活動室休息聊天已成為當地老年人的生活常態。 人美心美風氣美 “老年人能活這麼大歲數,除了現在條件好了,子女孝順是最關鍵的因素。”在走訪中,臥虎村的老書記賈慶平感慨地說。從孝道到尊老敬老,用好人力量鑄就道德高地,用榜樣精神培養正確導向,含山,一直在路上。 在“中國好人”評選活動中,含山縣先后有16位好人榜上有名,位居馬鞍山三縣中第一名。在各級好人裡,先后涌現了刁婭海、龔盼盼、馮雲秀、代建良等一批孝老愛親好人模范。在這一方以孝為先,弘揚正能量的道德“沃土”上,含山不斷“深耕細作”,全縣每年舉辦敬老愛老服務活動兩百多場,以積分制獎勵制度激勵各地愛老敬行為,並通過開展道德模范座談會、“道德講堂”“好人長廊”“好人路名牌”等多種形式的宣傳載體,以優秀典型的引領作用,在干部和群眾中樹立濃厚的敬老愛老意識,營造良好的社會風氣。 含山縣正在不斷努力,實現從精神上溫暖老人們的生活,從行動上不斷完善老年服務體系建設,進一步營造尊老、敬老、助老、愛老的社會風尚。(唐延豪 楊靜 尹婧婧) (責編:劉穎、李闊)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