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思想引领新征程】建设国之重器筑牢科技自立自强根基 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是抢占未来科技竞争制高点的国之重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科学技术要打头阵,科技创新是必由之路。今年以来,我国大科学装置建设稳步推进,创新成果不断涌现,新兴产业集群加速培育,为科技强国建设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 这个春天,一批国之重器建设加速推进。在广州,冷泉生态系统研究设施和人类细胞谱系设施两个大科学装置陆续启动建设;在北京,综合极端条件实验装置、子午工程(二期)等多个大科学装置先后通过国家验收,怀柔科学城布局建设的37个科技设施已有16个向全球开放,亚洲首个第四代高能同步辐射光源也正式进入到带光联调阶段,这个“巨型X光机”产生的光比太阳亮万亿倍,建成后将为先进材料、航空航天、生物医药等领域的前沿研究提供有力支撑。 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是建设科技强国的利器。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就亲自考察了我国第一代同步辐射装置,强调要加强科研平台建设,抢占未来科学技术制高点。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我国大科学计划、大科学工程、大科学中心的建设与发展,明确指出,要科学规划布局前瞻引领型、战略导向型、应用支撑型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今年以来,从即将启动的我国农业种业领域的首个大科学装置——神农设施,到进入最后调试阶段的高效低碳燃气轮机试验装置,再到位于海拔4410米正在升级的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拉索”,一批大科学装置建设正稳步推进。 截至目前,我国已布局建设77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在建和运行的大科学装置超过60个,部分设施综合水平迈入全球第一方阵,推动了高能物理、宇宙天文、生命科学等一批基础研究的原始突破,引领了全球科技发展的新方向。《国家创新指数报告2024》显示,中国创新能力综合排名第10位,相比2012年的第20位提升了10个位次,是十余年来进步最快的国家,也是唯一进入世界前十行列的中等收入国家,且创新能力仍处于稳步上升的通道。 大科学装置建设是推动科技创新的关键力量,作为基础研究的策源地,大科学装置正有力推动解决战略性科技问题、促进高技术发展,以科技创新赋能新质生产力加快壮大。 在安徽合肥科学岛,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已服务国内外200多家用户单位,支持超过3800项前沿研究课题,推动了我国在高温超导材料、低功耗电子器件、新药创制等领域的一批重大突破。依托稳态强磁场、人造太阳核聚变实验等大科学装置建设,围绕超导、磁体、低温、材料、等离子体应用及衍生技术等领域,孵化企业近50家。 在粤港澳大湾区,江门中微子实验装置的建设,实现高探测效率光电倍增管国产化,推动我国真空光电器件步入国际先进行列。中国散裂中子源每年稳定运行超5000小时,在航空发动机叶片服役寿命检测等国家重大需求关键技术攻关中发挥了核心支撑作用,也推动了锂离子电池、太阳能电池等一批新能源新材料行业生产工艺的改进。 面向未来,我国将继续加大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以国之重器为基石,以科技创新为引擎,中国正向着科技强国的目标稳步迈进,绘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丽篇章。 2.“十四五”生态保护修复预期目标基本完成 记者今天(4月22日)从自然资源部获悉,目前我国生态保护修复面积超过1.2亿亩,“十四五”生态保护修复预期目标已基本完成。 截至目前,全国已实施52个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生态保护修复取得明显成效,保护修复面积超1.2亿亩,“十四五”预期目标基本完成。此外,全国还实施了49个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195个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工程。 自然资源部表示,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实现了各类自然生态要素的整体保护、系统修复和综合治理,截至2024年底,中央财政资金累计下达山水工程1006.5亿元。按照计划,到2035年,全国生态保护红线面积要保持在315万平方千米以上,大陆自然岸线保有率不低于35%,自然保护地陆域面积占陆域国土面积比例不低于18%,国家公园体系基本建成,生态系统格局更加稳定,生态系统基本实现良性循环。 3.一季度我国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9% 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我国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9%,拉动整体工业生产增长3.5个百分点,装备工业近七成重点产品的产量实现增长,增长面达到69.2%。其中,电子、汽车、电气机械器材行业增加值实现10%以上增长。 制造业高端化稳步推进。一季度,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7%。其中,光纤制造、航空航天相关设备制造、集成电路制造等行业增加值均实现20%以上增长。 下一步,我国将出台机械、汽车、电力装备等三个行业新一轮稳增长方案,全方位扩大有效需求。同时,深入实施供需对接和推广应用行动,推动装备制造业平稳增长和高质量发展。 4.一季度我国电子商务保持较快增长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一季度,全国网上零售额36242亿元,同比增长7.9%。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29948亿元,同比增长5.7%。 今年以来,“政策+活动+场景”三方面形成合力,大力提振消费。据商务大数据监测,一季度,以旧换新加力扩围拉动数字产品增长7.4%,高分影片和品质堂食拉动在线文娱和到店餐饮分别增长40%和29.2%。 5.电商平台多举措助推外贸企业开拓内销渠道 这段时间,各地商务部门积极发挥电商平台作用,开展形式多样的助力外贸拓内销活动。电商平台推出专项措施,助推外贸企业转型。 在浙江,政府联动多家大型商超、电商平台,帮助外贸企业畅通内销渠道、加强品牌推广,省市两级商务部门和淘宝天猫共同推出“外贸优品转内销——浙江省优质外贸工厂转型计划”,通过快捷入驻、流量和佣金激励扶持等六大举措,助力外贸商家转型。 北京市商务部门开展“外贸优品网上行”出口转内销对接活动,政府搭台、平台联动,助力企业稳订单、拓渠道。京东上线了外贸优品专区,对想开店的商家给予15项扶持大礼包。快手开通优质外贸企业绿色入驻通道,并向外贸优品倾斜专属流量和补贴。抖音启动外贸优品专项扶持计划,针对大型连锁商超及零售企业推出专项激励,发放团购券鼓励线下到店消费。 上海连续举办多场电商助力外贸拓内销对接会,电商平台组织专班,一一把脉外贸企业的个性化需求。拼多多搭建“外贸转内销”专区,通过一系列补贴活动和流量扶持帮助跨境商家稳定生产,降本增效。 总部位于广东的腾讯在商务部门引导下,推出十项措施,助力高质量外贸产品供给国内市场。扶持措施包括新商激励、流量扶持、费率优惠等方面。政府也在积极为外贸企业搭建便利化平台,精准匹配市场需求。 6.一季度西部陆海新通道进出口规模创新高 据重庆海关统计,今年一季度,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13+2”省区市经新通道进出口总值超2000亿元,同比增长超10%,规模创历史新高。《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发布五年多以来,已通达全球127个国家和地区的563个港口,运输货物品类1250多种。 7.一季度金融机构春耕备耕信贷投放力度加大 一季度各家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放,保障春耕备耕顺利进行。其中,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累计投放贷款近1500亿元、中国农业银行投放贷款超过2000亿元,重点支持农资生产、高标准农田建设等重点领域,以及农机装备、智慧农业等现代农业科技项目。 8.超135亿元节能减排补助资金预算下达 财政部日前下达2025年第一批节能减排补助资金预算超135亿元,具体用于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补助资金清算、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奖励和县域充换电设施补短板试点奖励等方面,加快补齐农村地区公共充换电设施短板,鼓励车网互动等新技术应用,进一步释放新能源汽车消费潜力。 9.水利部启动干旱防御四级应急响应 记者从水利部了解到,受天气因素影响,黄淮西部、西北东部、西南等地部分地区旱情持续或发展,分布在广西、陕西、河南、云南、四川五省区。水利部昨天(4月21日)针对广西、陕西两省区启动干旱防御四级应急响应,派出工作组赴广西、陕西指导,全力抗旱保供保灌。 10.我国已建立三级预防接种服务网络 记者今天(4月22日)从国家疾控局了解到,我国已经建立国家、省、市、县四级免疫规划管理体系和县、乡、村三级预防接种服务网络,确保群众接种疫苗及时、便利。我国适龄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持续维持在90%以上。甲肝、乙脑、流脑等疾病报告发病率已降至历史较低水平。 11.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一季度进出口创新高 据拱北海关统计,今年一季度,经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进出口总值突破62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3.6%,创下自2018年大桥口岸开通以来同期最高纪录。其中,经大桥口岸通过海关跨境电商管理平台出口货物181.2亿元,同比增长73%。 12.我国首批1000千瓦电池动力机车在大连下线 我国首批1000千瓦电池动力机车日前在大连下线,将替换传统内燃机车用于钢铁企业生产。机车采用大功率磷酸铁锂动力电池,液冷快充技术可实现680千瓦超大功率充电,70分钟即可充满。该型机车还可实现无人化智能运输,提升作业效率和安全性。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