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生中国启动裁员,部分外企重估中国业务加深本土化

强生中国启动裁员,部分外企重估中国业务加深本土化

尘埃落定 2024-11-19 厦门新闻 6 次浏览 0个评论

  外企在中国持续推动本土化有两个大前提:一是对中国的投资力度进一步加大;而是创新的产品要“有利可图”。

  跨国医疗公司在中国的业务架构调整仍在持续。近日,强生中国包括外科在内的事业部架构发生调整,紧接着传出裁员消息。

强生中国启动裁员,部分外企重估中国业务加深本土化

  第一财经记者从强生中国相关人士处了解到,强生新一轮的裁员自上周开启,波及公司的多个业务单元。

  另一位强生前员工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陆陆续续一直在裁,只是未对外公告。”他还称,中国裁员也是强生全球裁员的一部分。

  第一财经记者向强生中国公关部门相关人士求证时,对方未对该消息予以否认,但表示“没有可以分享的更多信息”。

  “跨国医疗公司最近比较动荡。”一位业内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他认为,这与耗材集采影响企业利润、激烈的市场“内卷”、跨国企业总部重新评估中国业务以适应新环境的变化等因素有关。

  在这一背景下,医疗器械公司和制药企业都受到影响。第一财经记者了解到,此前葛兰素史克(GSK)、美敦力等公司都陆续在中国进行过裁员。

  强生中国自今年第二季度开始经历“自上而下”的调整,以曾在公司效力超过20年的时任中国区总裁宋为群离职为开端,至今已持续半年。

  今年7月,强生中国前高管周敏涛回归,接替宋为群出任强生医疗科技中国区总裁。周敏涛曾担任强生外科爱惜康事业部中国区总经理。

  伴随着周敏涛的上任,强生包括外科在内的各个事业部都开启内部调整,并新设外科全产品拓展事业部。

  与此同时,强生医疗科技中国区外科MONARCH事业部高级总监陈晓明也已宣布离职。MONARCH是强生近年来大力推动的手术机器人产品,该产品已于去年获批。不过据第一财经记者了解,这款手术机器人产品在入院等流程方面仍面临挑战,至今尚未获得有效的推广。

  一位跨国医疗器械公司前高管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外企在中国做生意并不是技术领先就一定有优势,还要解决市场准入、收费以及团队有无销售基因等问题。”

  另一方面,强生在中国也面临激烈的竞争。例如,直观复星的一款iON支气管肺癌诊疗手术机器人产品也已获批上市,与MONARCH形成了直接的竞争。

  在激烈的竞争以及耗材集采影响利润的背景下,强生等跨国医疗企业也在不断加深本土化。强生目前在苏州设有工厂,涉及外科和骨科等多个业务产品。

  不过,相关人士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外企虽然那么多年一直在倡导本土化,但关键的核心部件在国内实现本土化的仍然不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上述人士表示,跨国医疗企业近年来对本土化的投入,不仅是为了应对成本控制影响,更重要的是能够享受国家和地方政策的优先。“只有本土化程度高的产品,才能享受这些政策,可以在医院准入和支付端拥有优先权,因此,如果中国市场占比较高、想要加大市场准入的企业,就必须要相应地提升本土化程度。”

  以第一财经记者获得的一份《上海市生物医药“新优药械”产品目录》(第四批)为例,目录列入的51个产品中,跨国企业的产品仅有低位个位数。

  天智航总裁马敏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外企在全球及中国面临的挑战正变得越来越复杂化,从近期多家公司业务的大调整来看,跨国公司总部正在对市场进行重估,并进行有计划的安排布局,将市场的风险最小化。”                 

  马敏认为,外企在中国持续推动本土化有两个大前提:一是对中国的投资力度进一步加大;二是创新的产品要“有利可图”。

  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葛均波教授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创新医疗器械的发展离不开市场的推动,我们必须去探寻一种让创新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和机制,让企业愿意把赚到的钱再重新投入创新中,对外企来说也是这样。”

  业内认为,中国市场对于跨国外企仍然重要。在今年进博会期间,代表了500多家医疗会员企业的先进医疗技术协会(AdvaMed)全球高管一行访问中国,其中也包括强生医疗科技的全球最高管理层。在此行中,AdvaMed重申了中国市场的重要性。

  AdvaMed全球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魏思高(Scott Whitaker)在上海接受媒体采访时强调:“上海不仅是医疗产业的中心之一,也是创新之都,上海是一个鼓励投资的城市,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来到上海投资。”

  他援引数据称,过去十年,AdvaMed的会员企业在中国建立了60多家工厂,建立了近30个研发中心,这才让如今中国很多医院都有这些医疗企业的创新产品,惠及大量患者。

转载请注明来自厦门新闻,本文标题:《强生中国启动裁员,部分外企重估中国业务加深本土化》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