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新闻网

当前位置: 厦门新闻网 > 国内 > 文章页

新媒体与理论工作厦门论坛举行 "大咖"谈新思维新举措

时间:2025-05-23 02:10来源: 作者:admin 点击: 6 次
移动互联网时代,新媒体如何把握指尖上的机遇?

  移动互联网时代,新媒体如何把握指尖上的机遇?在新浪潮下,理论工作又有何新路子?12月28日,由市委宣传部主办、厦门日报社承办的新媒体与理论工作厦门论坛在厦门宾馆文华厅举行,来自全国的专家学者、媒体界人士,省委宣传部、省内各地市宣传部领导、党报负责人,本市相关部门负责人,媒体、理论界人士共100多人齐聚一堂,共同交流探讨移动互联时代理论工作新思维、新举措。值得一提的是,专题研讨新媒体与理论工作,在全省尚属首次,全国也不多见。

  厦门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戴志望在致辞中表示,在移动互联迅猛发展的大潮下,必须充分发挥新媒体具有的传播快、影响大、覆盖广、社会动员能力强等优势,在各种新技术、新应用的载体上建立流动“信息传播站”和“思想播种机”,占领网上传播新阵地,同时坚守网下传播根据地,形成线上线下打通、多维立体联动的理论传播新态势。

  戴志望现场推介“理论在线”微信公众号、微博,他介绍,厦门市委宣传部多年前就在厦门网上开辟了“理论在线”频道,迄今运行已将近10年。今天,又推出了“理论在线”微信、微博,旨在搭建全新的移动端理论工作传播平台,抢占理论传播制高点,增强与群众的互动交流。

  论坛上,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教授陈昌凤,人民日报社新媒体中心客户端副主编陈仁泽,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文化安全与意识形态建设研究中心副主任兼秘书长、新媒体研究院院长朱继东,人民日报“侠客岛”微信公号负责人张远晴,北京青年报“政知局”微信公号副主编郑劭清,澎湃新闻产品与互动总监孙翔和新浪媒体与政府事业部总监于琪等嘉宾分别作了作主题演讲。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论坛在形式上充分体现新媒体特色,搭建了论坛微信群,推出了H5技术应用的论坛服务指南,现场还启用微信墙,方便线上线下即时沟通交流。论坛作融媒体直播,厦门日报、“理论在线”、厦门网的多个发布终端进行了全程直播。

  【观点】

  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教授陈昌凤

  互联网思维如今已渗入到很多方面,那么,互联网思维是什么?陈昌凤认为,最核心的是社区观。互联网时代社区观已改变,这也将影响每个人的身份观,随之影响融合观。

  未来科技将对新闻产生怎样的影响?陈昌凤说,知名科技预测与战略公司2015年12月10日发布报告,预测2016年对新闻有重大影响的科技趋势。包括机器人程序的使用;人工智能或可“预测新闻”;手机界面将与环境自动适配;超链接对读者的影响;“实时核查”应用趋势。

  那么,如何利用新媒体变现?陈昌凤认为,内容创新与创业现在成了中国新媒体领域最常见的一种手段,可能比西方还多。“内容创新越来越强大,内容创业者队伍非常壮观,有人说一部分内容生产者掌握了一部分流量分配权。你一旦掌握了这个以后,就占据了主导地位。”

  她介绍道,内容创新现在国内基本的流程是,首先有自创内容,接下来你打造的是KOL,指的是核心的观点意见领袖。你有了核心的意见领袖,这个意见领袖掌握了流量分配权,接下来就能获取利益,就变现了。

  现场有人提问,国内微信和微博未来走向如何?陈昌凤认为,微博的营销做得特别好,把机构化的东西分解成个人化的东西,效率很高;而微博就是以个体对个体的方式去联系用户,放掉机构的面孔,转化成个人化的联系,情感接近,效果才好。陈昌凤说,“人的关系主要有强关系和弱关系,在微信圈里是强关系,微博圈是弱关系。但微博、微信是互补型的,我们要利用好强弱关系,建立自己有效正确的传播圈。”

(责任编辑:)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
发布者资料
查看详细资料 发送留言 加为好友 用户等级: 注册时间:2025-05-25 19:05 最后登录:2025-05-25 19:05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