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窗外,是薛岭村,厦门典型的城中村。我刚买房时,站在窗前,一眼就看到厦门这座宜居城市的癞痢头──脏乱差,临时建起的出租房窗外,挂满迎风招展的外衣内裤,灰黑粗糙的墙壁上,贴满治癣广告帖。有很长一段时间,我坐在书房看书,常常下意识地把椅子转动180度,面朝书架,背对窗户,眼不见为净。” “我不相信,在厦门的岛内次中心,高楼大厦间竟还藏有如此乱糟糟的村庄,于是,好奇心重的我绕到小区后面,从边上一条小路折进薛岭村这块城市的‘夹缝地’。举头望及,‘一线天’‘握手楼’‘贴面楼’,是它的独特‘景观’;低头所见,小路坑坑洼洼,污泥遍地,污水横流。” “2017年,薛岭旧村的改造工作正式开始。在经历了极为严格的招投标后,厦门市分行脱颖而出,用‘乡村振兴+住房租赁’综合服务方案,成功参与了薛岭村的‘村改居’项目。能在严格的招投标中胜出,胜的不只是方案的优化,而且是服务的温度;每个条款的制定,无不源于心细如发”。 这是国内唯一对台杂志《台海》以长达40页专刊的方式刊发厦门市分行《美丽乡村,善建者行》专题报道时,杂志主编年月有感于厦门市分行在充分发挥建行“住房租赁+综合金融服务”的优势,创新将“城中村”改造中的安置房,打造成“CCB建融家园·龙翔公寓”特色项目,让村民受惠、社区宜居、政府放心,在“城中村”市场打开建行业务发展新局面专门题写的刊首语。 2021年4月24日,薛岭新村安置房顺利完工,正式交房。2022年7月,“CCB建融家园·龙翔公寓”正式面市,这是建融家园在厦门的第12个项目。厦门市分行通过打造“住房租赁+综合金融服务”的模式,赋能“城中村改造”,助推城市更新,助力“老村民”在成为“新市民”的道路上解决民生保障等问题。原本村民手中无序管理的闲置房转化为“高大上”的“CCB建融家园”,为原本散落在厦门这座城市各个角落的新就业大学生、创业者及新入厦的蓝领白领等各类新市民提供了一个舒适、温馨、管理有序的“新家园”。 五个“好” 巧解“城中村”痛点 “好用心!建行持续三年为项目倾注了心力;好做法!建行通过住房租赁和综合金融服务,有效解决了社区的痛点;好项目!龙翔公寓打造为精品项目,社区引以为傲;好伙伴!建行成为社区、村民认可的可安心长期合作的可信赖的朋友与伙伴;好人生!建行让村民收获好人生。”在2022年7月的开业仪式上,村民代表、社区负责人激动地连用五个“好”点赞龙翔公寓项目。 ▲“CCB建融家园·龙翔公寓”外景 龙翔公寓位于厦门市湖里区,属于后埔社区“城中村”薛岭安置房。薛岭安置房总建筑面积12.6万平方米,包括918套安置房及底层商场,业主为原薛岭村村民。 ▲“CCB建融家园·龙翔公寓”接待区 作为“城中村”安置房,随着道路交通、公园绿地等市政配套的完善,社区整体规划发展水平得到提高,但也面临一些新问题:一是返迁村民分配不止一套安置房,会将自住以外的用于出租,但个人零散出租,前期装修负担重,后期租金收益稳定性差;二是社区物业服务管理水平不高,存在群租房等诸多不规范现象,治安及消防隐患突出,居住体验不好;三是原住民和新住民文化融合难,社区形象不佳。 针对上述问题,厦门市分行提出“安置房社区+CCB建融家园”的解决方案,采取“建行+建信住房+国有物业方+公寓运营方”合作模式,即由厦门市分行提供专项信贷资金,支持建信住房厦门子公司获取村民富余房源及全部底层商场的租赁权,将其打造为“CCB建融家园·龙翔公寓”,并引入专业机构负责物业管理和项目运营。 通过发挥金融的资源配置功能和信用优势,用金融的逻辑解决社会痛点问题,用金融的手段赋能住房租赁市场,助力厦门城市更新、社区和谐、新市民安居,展现了国有大行应有的担当和贡献。 三举措 构建和谐新社区 “城中村”改造,目标是优化城市面貌,改善人居环境,拓展发展空间,增加村民收入,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为此项目注重兼顾村民“增产致富、永续发展”、新市民的租住需求以及社区规范管理要求。 集中谈判和分散签约相结合。厦门市分行协同建信住房厦门子公司与原薛岭村村委会进行集中谈判,明确由建信住房厦门子公司出资进行装修改造,并在租金、公益拓展空间等方面让利于村民,消除村民顾虑。同时,积极向村民提供理财、普惠金融、信用卡分期等一揽子优质及个性化的金融服务,打动广大村民,顺利实现租赁协议签约。 统一装修、统一管理。厦门市分行提供住房租赁专项信贷资金给予建信住房厦门子公司,用于项目装修改造及运营。公寓严格按照集约化、信息化、标准化的原则打造,装修上使用环保建材,引进智能及低能耗设备;运营上引入专业运营团队,提供7×24小时租赁服务保障和标准化的物业服务,消除治安、消防及环境等隐患,提升人居环境,满足新市民合理租住需求。 构建基层治理和谐社区。通过党建引领,社区共建,树立“CCB建融家园”品牌形象。同时,项目底商收益通过建信住房厦门子公司支付给村集体经济合作社,作为村民收益分红,为村民守护“钱袋子”。 三创新 打造标杆“馨家园” 为实现项目可持续运营发展,厦门市分行与建信住房厦门子公司一道,加强创新,精心打造,将“CCB建融家园”有机融入安置房社区,努力建设和谐、宜居、共赢的示范性“CCB建融家园”。 建设“CCB建融家园”多功能共享中心。打造近400平方米的共享中心,包含惠民学堂、基层党建之家、图书阅览室、自习室、YOGA空间等多项功能,面向全体村民和租客开放,促进村民与租客的邻里融合。 发行项目专属联名卡。以该村地标性古迹为背景,发行专属联名卡──“薛岭龙源宫联名卡”,提升村民身份归属感、自豪感和对建行认同感,推动村民与建行的连结。 ▲薛岭龙源宫联名卡 将建行网点融入“CCB建融家园”。考虑到此项目良好的溢出效应,以及周边较好的业务基础,分行将湖里支行营业办公场所搬迁至该项目底商,形成“CCB建融家园+建行网点”特色社区,服务村民、租客更便捷。 多共赢 美美与共“良循环” 开业以来,龙翔公寓已安全稳定运营逾半年,在当地政府和社会获得了良好的声誉和口碑,实现多方共赢。 村民受惠。项目支持村民装修、打理富余房源,与区域租房需求进行高效对接,提高村民房产管理效率,拓宽村民增收渠道,助力村民“增产致富、永续发展”。到2022年底,项目共支付村民及集体经济合作社租金1500余万元。 社区宜居。项目提升租赁住房供给品质,推进社区规范管理,改善人居环境,稳租金、稳租期,助力满足新市民、年轻人的安居需求。到2022年底,项目房源出租率76%,服务租客383人。 政府放心。项目提供复制推广样本,为众多新建和在建的“城中村”安置房管理运营开辟了新思路,助力地方政府加快推进“城中村”改造。 金融溢出。项目展现良好社会形象,助力厦门市分行拓展业务空间,到2022年底,项目带动投放住房租赁贷款3600万元、普惠贷款4000万元;发行联名卡500余张,个人AUM新增9000万元;开立村集体账户3户,对公存款日均新增2500万元。 原标题:探路新金融丨从“忧居”到“优居”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