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老人最易走失,成年人失联千奇百怪 在人员走失警情中,走失者最集中的是15岁以下儿童和60岁以上老人,前者走失案例多,出现在路面街头和城中村,后者则是在路面较多。 “家长外出上班把孩子留在家里,孩子跑出去玩,家长回来发现不见,就赶快报警。”民警说,8月8日上午,灌口顶许村的一位家长报警说5岁的女儿不见了,经过警方调取监控后发现,孩子是和邻居小姐姐一起出去玩,到中午时,孩子自己又回来了。 至于老人走失,其中一部分是投靠子女来厦后上街去逛,迷失方向找不到回家的路的。“还有一类人员是有身体方面的疾病,比如患上老年痴呆症的老人,离开家自己找不到路,家人也找不回来。”110民警说,基本上每个派出所辖区内都有这样的老人存在。 成年人也是走失类警情发生的“主流人群”,但他们走失的情况却千奇百怪。“夫妻不合离家出走的,和父母生气故意离开的,年轻人外出见朋友不和家人打招呼的,比比皆是。”民警说,寻找这类成年人相对好办,他们除了手机外的联系方式很多,而且还有一定的社会关系,大多都能找到下落。 治安好市民有爱心,走失者最终都被找到 虽然254人的走失人数看起来很多,但这些人员最终都被找回或联系上,人口走失警情上升到失踪案,或是被拐骗案和其他恶性刑案的没有发生民警分析认为有几个因素:厦门的城市规模不大,治安环境不错,市民的爱心素质很高,对可疑的走失人员都会及时报警。 有一个数据可以证明厦门市民的爱心,“接到关于儿童走失的警情,90%是市民来电说发现疑似走失的孩子,只有10%是家长来电说孩子走失了。”一位基层民警说。 值得注意的是,110民警日常比对人员走失和人员迷路的报警信息时,发现小孩走失时家属往往比较着急、报警及时,老人走失时家属经常很晚才察觉,有的干脆不报警。 【案例】 【旅途类】 返校光顾聊天 忘记汇报行踪 大学生小苏是杭州人,前些天他返回厦门上学,虽然是男生,但家长看了外地女大学生失联的报道后,一再交代他千万不要坐黑车,每到一地就电话联系告诉行踪。 小苏一路上都汇报行程,到达学校已经是傍晚,见到一个暑假没见的同学们,小苏非常兴奋,书包一丢就和同学聊天,忘记给父母发短信告知,手机没电也不知道。 但父母可没有忘记,打电话给儿子不通,发微信发QQ没回。父母联想到小苏下动车后要去学校比较费周折,“难道他真的去坐黑车了?”父母坐不住了,一个电话直接打到厦门110,说儿子出意外了。 民警赶到学校里一看,小苏在宿舍里好好的。得知父母担心后,小苏赶紧给他们打去报平安的电话。 下机后不舒服 直接开房睡觉 甘肃人董先生前不久来厦出差,飞机落地后感到不舒服,他知道是高血糖作祟,赶紧到机场附近的一家酒店开房睡觉,当时连手机都忘记开机。 就在他睡觉时,老家的家人却急得不行,他们一直没等到电话,家人拨过去,也无法联系上,紧张的家人马上报警,怀疑董先生走失。 民警马上核实航班上的乘客,从监控发现董先生正常走出机场的画面,随后通过各种方式查找,最后在第二天上午,将睡了一天的董先生找到。 警方提醒 亲人之间最好做个约定,时刻保持联系汇报行踪,让双方都安心。大学生们在返校期间最好结伴而行,相互有个照应。最好乘坐安全的公共交通工具,警惕防范各类可疑人员,保护好人身及财物安全。 【意外类】 车祸变无名氏 自己报警寻亲 今年8月,外来务工人员胡先生遭遇了一场车祸,醒来时发现躺在医院已经快一周,车祸是怎么发生的,他都记不得。 胡先生在厦没有亲友,车祸时也没带任何身份证件,连住院信息都被登记成“无名氏”。胡先生想通知亲人和工友,但他们的电话都存在手机里,车祸中他的手机被摔坏,也无法联系。 不得已胡先生只好拨通110,并询问有没有人通过警方找他。这一问还真的有结果,有好几个报警电话都是他的亲友打来找他的。 “还是第一次接到失联人员自己打来电话要求找亲友的。”民警说。 儿子醉卧酒店 家长漏夜苦寻 27岁的小谷是某公司职员,前几天晚上和朋友聚会,一不小心喝醉了,朋友们不知道小谷的家庭住址,想通过他手机来查找谷家人,却没有开机密码,朋友们只好将小谷安置在一家快捷酒店里过夜。 这一安置可把谷家人给担心坏了,看到从来没有夜不归宿的儿子没回来,谷家父母赶紧通过各种手段去找,但他们也没有儿子朋友们的电话,结果小谷在酒店呼呼大睡,老两口在外面奔波寻找一整夜没合眼。 一直找到第二天早上6点多,父母实在没办法了才报警求助,民警一查就找到了小谷入住的酒店。 老人嫖娼被抓 羞于告诉家人 老陈今年62岁,和老伴住在一起,每隔几天儿子都会打个电话询问身体情况。但前几天,妈妈打电话说老伴不见了,衣服财物一件都没少。妈妈说,在走失当天上午,老陈就像往常一样说去散步,然后就没见他回来。 儿子询问了父亲的多位好友,还是不知道下落,他只好打电话报警。 民警登记了老陈的信息一查,出人意料的结果出现了:老陈因为一起嫖娼案件,被警方抓获并处以治安拘留处罚。而老陈说被抓后非常羞愧,谎称是孤寡老人。民警也无法通知其家属。 警方提醒 这几种现象都是小概率事件。市民在遇到特殊情况时,最好能有其他渠道供家人联系,免得让对方担心。 【情感类】 感觉缺少关爱 离家去找网友 肖先生在离婚后,带着15岁的儿子小肖重组了一个家庭。妻子带来的小孩才3岁,一家四口生活了半年后,小肖觉得受了冷待,他认为父母都太喜欢弟弟。 过了半年左右,正处青春期的小肖感到不能忍受,8月的一天,他带着300元零花钱坐动车去福州找网友。这不辞而别可把父母吓坏了,在厦门找了好几天都没找到。民警在小肖的电脑上找到他的聊天记录,最终知道他的下落。 反抗父母禁令 翘班幽会男友 四川籍女大学生小杨今年刚毕业,家人帮她联系了厦门一家外语培训机构上班。除了锻炼女儿之外,家人还有一个私心:不同意她和老家的一个男同学谈恋爱。家人还交代小杨在厦的一个表姐帮忙照顾她。 为了男朋友,小杨多次和家人闹翻,这次来厦后她嘴上说是已经分手,实际上还是和男友保持联系。有天上午,小杨的领导发现她没来上班,打手机也没接。表姐得知后很意外,顾不得5个月的身孕,到小杨宿舍里去找,一问才发现表妹前一天并没有回来。 直到下午5点多,表姐和同事们都没找到小杨,失联超过24小时,大家只好报警。民警一查就找到了小杨的下落:在某酒店内。 在酒店房间里民警找到了小杨,同在一起的还有她的男朋友。原来后者耐不住相思苦赶来厦门,小杨就和他待在房间里,手机也故意关机,连假都没请。 警方提醒 因为情感原因和家人吵翻离家出走,导致家人报警的警情也不在少数。建议双方加强沟通,不要意气用事,更不要做出离家出走且失联的举动。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