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4月22日消息 在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浪潮中,厦门工学院近日与华为携手合作,共同探索产教融合的新模式,为我国高等教育与产业协同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 双方通过深度融合、创新协同的方式,在人才培养、科研创新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具体来说,体现在如下方面: 顺势而为:把握时代赋予的合作契机 基于对时代需求的深刻理解,厦门工学院与华为启动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合作。随着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主旋律,新兴技术催生了新的产业形态,并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两者的合作正是为了应对这一挑战,旨在通过整合资源,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融合求变:厦门工学院创新教育改革,探索产教融合 厦门工学院是2009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民办本科高校,并于2019年通过教育部合格评估,2025年获批福建省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培育项目。学校秉承“立德树人,以文化人”的教育理念,以“百年树人,百年名校”为办学愿景,推行“博雅教育、知识教育、能力培养”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整合资源构建以“AI教育、产教融合、高阶教育”三方面深度融合的厦门工学院智慧教育体系,提出教育改革要实现“八项转变”的目标,致力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创新协同:从华为云开发者创新中心启航 双方的合作始于厦门工学院华为云开发者创新中心的成立,这是福建省内首个本科院校与华为合作建立的开发者产业发展中心。该中心结合教学、实训和展示于一体,提供了一个完整的AI开发流程体验平台。学生可以通过在线沙箱实验和ModelArts一站式AI开发平台进行实际操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此外,中心配备的软件开发生产线CodeArts,以及组建的师生研创团队,承接企业相关项目的开发任务,让学生有机会与企业深度合作,同时还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华为的微认证和开发者认证,帮助他们明确职业发展方向。 深度融合:共建鸿蒙智能物联产业学院 随着合作的深入,厦门工学院与华为等企业共建鸿蒙智能物联产业学院,这一举措不仅是对华为云开发者创新中心建设成果的深化,更是双方在产教融合领域的一次重大突破。鸿蒙智能物联产业学院已于2024年12月获批省级现代产业学院,实现了“教育链-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的有机衔接。通过深化产教融合,强化校政企协同育人机制,学院打造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模式,为鸿蒙智能物联产业培养了大批高素质人才。 全面升级:打造人工智能产业学院新标杆 为了进一步推动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培养符合时代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厦门工学院与华为再次携手,共同投入建设厦门工学院人工智能产业学院。这标志着双方的合作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向着更高层次、更宽领域迈进。 人工智能产业学院围绕AI科技展示中心、AI人才培养基地及产教融合实践基地等三大定位,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专业建设质量、开发校企合作课程、打造实习实训基地、建设高水平教师队伍、搭建产学研服务平台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建设,致力于打造一座培养卓越工程师的殿堂。 通过这些合作,厦门工学院在教育教学改革、人才培养、科研创新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得到了大幅提升,在各类学科竞赛中屡获佳绩。展望未来,厦门工学院与华为将继续深化合作,共同探索校企协同育人的新模式,为我国高校与企业开展深度合作提供了可借鉴的范例,为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进步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