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新闻网

当前位置: 厦门新闻网 > 航空 > 文章页

成都市灾后重建一周年专题新闻发布会

时间:2025-04-22 21:33来源: 作者:admin 点击: 35 次
成都市灾后重建一周年专题新闻发布会 活动描述 5月8日(周五)上午8:30,成都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在成都金河宾馆一楼多功能会议室举行“成都市灾后重建一周年”专题新闻发布会,由四川省成都市领导介绍“以统筹城乡的思路和办法推进灾后重建”的相关情况。中国网进行现场直播,敬请关注。 文字内容: 主

成都市灾后重建一周年专题新闻发布会

活动描述

5月8日(周五)上午8:30,成都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在成都金河宾馆一楼多功能会议室举行“成都市灾后重建一周年”专题新闻发布会,由四川省成都市领导介绍“以统筹城乡的思路和办法推进灾后重建”的相关情况。中国网进行现场直播,敬请关注。

文字内容:

主持人:

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的各位朋友上午好,欢迎大家出席由成都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的成都灾后重建一周年新闻发布会。参加今天新闻发布会的媒体记者有: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外交部、国务院港澳办、国务院台办组织的中外媒体记者采访团,在成都采访的中央媒体、境外媒体、兄弟省市区媒体的朋友,持续对我市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进行采访报道的省内记者朋友,朋友们,一年来,你们通过大量翔实、客观的报道对成都灾后重建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和帮助,正是通过你们的报道,成都的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才会倍加受到全国人民、海内外同胞和国际友人的极大关注。成都的灾后重建工作也因此得到了更有力的支持和帮助。借这个机会,我谨向在座的新闻界的各位朋友,并通过你们现在抗震救灾灾后重建工作中给予成都无私援助的全国人民、海内外同胞和国际友人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2009-05-08 08:30:01

主持人:

今天我们请来了成都市人民政府市长助理、市政府秘书长、市政府新闻发言人毛志雄先生;市政府副秘书长、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付毅先生。市建设委员会主任黄平先生;市教育局副局长王励中先生;市民政局副局长陈翔军先生;市卫生局副局长杨小广先生为大家介绍成都灾后重建的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由于时间关系,为了让更多的记者朋友有提问的机会,我们仅对提问进行翻译。下面,请毛志雄先生介绍有关情况。

2009-05-08 08:30:55

毛志雄:

新闻界的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上午好!

在“5·12”抗震救灾一周年之际,由外交部、国新办组织的“中外媒体记者采访团”到四川成都采访。首先,我谨代表成都市人民政府对各位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借此机会,向在座的新闻界各位朋友,并通过你们向在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过程中给予成都真诚关心和热忱支持的国内外新闻界朋友们,表示衷心感谢!

2009-05-08 08:32:22

毛志雄:

成都是四川省省会,国务院确定的西南地区科技、商贸、金融中心和交通、通信枢纽,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辖9区4市6县,面积1.24万平方公里,户籍人口1125万。成都拥有4500多年文明史和3000余年的建城史,被誉为“天府之国”和“一座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城市”。2003年以来,成都市深入实施以城乡一体化为核心、以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和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为保障的城乡统筹、“四位一体”科学发展总体战略,大力推进城乡规划、产业发展、市场体制、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社会管理“六个一体化”,统筹推进工业向集中发展区集中、农民向城镇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联动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有力地加快了成都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初步形成了城乡同发展共繁荣的良好局面,2007年6月被国家批准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2009-05-08 08:33:25

毛志雄:

“5·12”汶川特大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救灾难度最大的一次地震。作为距离震中仅72公里的千万人口的特大中心城市,地震给成都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全市19个区(市)县不同程度受灾,其中都江堰市、彭州市被国家确定为极重灾区,崇州市、大邑县被确定为重灾区。全市共有4307人遇难,282万人受灾,67万户房屋毁损,1790公里公路、135座桥梁、451个卫生机构和434万平方米的学校校舍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都江堰青城山世界自然文化遗产等自然文物景观和重要文物遭到破坏,直接经济损失达1247亿元。地震发生后,我市在党中央、国务院和四川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下,在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下,按照国务院“力争在两年内基本完成原定三年的目标任务”的重建要求,坚持用统筹城乡的思路和办法推进科学重建,坚持灾后重建与试验区建设相结合,家园重建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物质家园建设与精神家园建设相结合,政府推动与群众自救、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相结合,以统筹推进“三个集中”实现“三化联动”,又好又快地推进灾后重建,努力把重灾区建设成为科学重建、科学发展的样板,走出一条大灾之后又好又快发展之路。去年全市GDP3901亿元,居全国副省级城市第七位,增长12.1%。今年一季度全市GDP856.6亿元,增长12.3%。

2009-05-08 08:37:25

毛志雄:

下面,我向大家具体通报成都灾后重建的有关情况。

一、关于重建规划编制情况

我市坚持把统筹城乡的各项原则贯穿灾后重建规划编制全过程。震后,市委市政府庚即部署了灾后恢复重建规划前期工作,全面开展灾害损失调查评估,认真实施地质灾害和病险水库排查,对61.7万户城镇住宅、1.6万栋公共建筑和127.4万户农村房屋进行安全评估,依法拆除破坏严重、威胁公共安全的公用建筑。打破常规加快规划编制,去年8月以来先后两次开展规划大会战,动员组织国内外200多家规划及设计单位、2000余名设计人员,参与698个灾后重建点位的规划编制,目前,《成都市极重灾区(重灾区)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实施规划》和市域城镇体系规划、都江堰市城区重建规划、受灾镇重建规划等9大类专项36子项专项规划已编制完成。

2009-05-08 08:39:24

毛志雄:

二、关于城乡住房重建情况

“5·12”汶川特大地震使我市67万户城乡住宅毁损,其中14.6万户农房需重建,33.4万户农房需维修加固;5.6万户城镇住房需重建,14.7万户城镇住房需维修加固。我市将城乡住房重建工作作为灾后重建的首要任务,认真落实补助政策,积极协调住房贷款,切实加强技术指导,强化建材物资保障和质量、价格监管,确保今年9月底基本完成农房重建,确保今年6月底基本完成城镇住房维修加固,年底前基本完成除高层外的城镇住房重建,明年5月12日前全面完成城镇住房重建。我市坚持自然环境相融性、基础设施共享性、产业定位发展性和建筑风格多样性“四性”原则,采取原址重建、统规自建、统规统建、开发性重建、异地搬迁等多种重建形式,加快推进农房重建。目前,农房重建共开工11.9万户,占重建总量的81.5%;建成5.5万户,占重建总量的37.7%;维修加固已全部完成。借鉴农村住房重建经验推进城镇住房重建,优先安排除险加固,鼓励住房原址重建。全市城镇住房已维修加固9.2万户,占总量的63.2%,其中已完工8.4万户,占总量的57%;累计开工新建城镇永久性住房2.04万户,占总量的36.2%。

2009-05-08 08:41:24

毛志雄:

三、关于公共设施重建情况

“5·12”汶川特大地震使我市城乡公共服务设施遭受重大损失,全市共有1086所学校受损,5.05万平方米校舍倒塌,受损校舍面积达434.7万平方米;全市共有451个医疗卫生机构受损,受损面积达86.7万平方米。灾后重建以来,我市把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重建作为重建的重要任务。在学校重建方面,将全市277所中小学重建项目纳入灾后重建规划,其中重建学校169所,建筑面积152.8万平方米;维修加固学校661所,建筑面积261.3万平方米,优先安排重建资金,抓紧完善设计方案,统一规范建设标准、设计要求和工作流程,切实加强重建管理,学校维修加固工作已于去年9月1日全面完成,损毁学校重建将于今年9月1日前完成,全部学生将告别板房学校。目前,169所中小学灾后重建学校已全部进场施工,其中基础完工160所,占项目总数的95%;主体封顶125所,占项目总数的74%。在医疗卫生机构重建方面,全市县乡两级共225个灾后重建医疗卫生机构项目纳入重建规划,建设面积约93.2万平方米,其中四个重灾县市重建项目101个,建设规模45.7万平方米。积极筹措建设资金,切实加强项目管理,重点突出乡镇卫生院恢复重建,确保今年年底前完成损毁乡镇卫生院重建、明年9月底基本完成县级医疗卫生机构重建。目前,全市94个医疗机构完成维修加固工作,维修加固面积20.4万平方米;开工建设重建项目108个,占总数的48%;262个村卫生站重建基本完成。

2009-05-08 08:46:35

毛志雄:

四、关于交通设施重建情况

“5·12”汶川特大地震使我市交通设施遭受重大损失,全市共有3312公里公路、135座桥梁和2个隧道损毁,都江堰、彭州、崇州等重灾市县道路损毁尤为严重,损毁道路占路网的70%以上。我市把交通设施重建放在重要位置,编制完成《成都市交通基础设施灾后重建规划》,多渠道筹措交通重建资金,提早启动重灾乡镇道路重建,加快推进境内国省干道建设,全力加快农村公路重建,大力推进高速公路建设,确保两年内重建国省干道270公里、农村公路2200公里、客运场站22个,新建高速公路113公里、铁路65公里。目前,全市重灾乡镇8条道路200公里基本建成,解决了20多个受灾乡镇10余万群众的出行问题;国省干道重建已完成投资4亿元,占计划30%,今年底将全部完工;开工重建400余条850公里农村公路,已建成150公里;成绵高速复线开工,成自泸、成安渝高速公路正抓紧推进勘察设计、征地拆迁、招标等前期工作;成灌轻轨顺利开工,正加快推进。

2009-05-08 08:49:35

毛志雄:

五、关于生产设施重建情况

“5·12”汶川特大地震使我市生产设施遭受重大损失,仅旅游业损失达300亿元以上。我市加快旅游景区和旅游设施恢复修复,加大旅游重建项目建设力度。目前,除青城后山、都江堰二王庙等几处严重受损景区外,全市主要景区景点逐步恢复,23个A级景区全部对外开放,旅游公路、铁路、航空、通讯等旅游基础设施恢复到震前水平,同时启动“感恩之旅”、“爱心之旅”和各种旅游节庆活动,推出熊猫卡和成都深度体验之旅等主题旅游。今年一季度,游客数量和旅游总收入同比增长10%以上。清明小长假旅游接待人数246.8万人次,旅游总收入同比增长20%。我市重灾区454个工业项目列入国家灾后重建总体规划,总投资246.6亿元。目前开工建设项目403个,开工率达89%,竣工项目254个,竣工率达63%,其中重灾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厂房、设备等生产设施恢复重建全面完成。我市大力发展现代农业重大项目,引领灾区农业产业恢复提升,组织实施农业灾后恢复重建和发展项目80个、重大农业项目和农业优势特色项目57个,现代农业总投资183.2亿元,其中,都江堰市已建成十万亩现代生态农业集聚区和现代农业高科技示范区。

2009-05-08 08:55:33

毛志雄:

六、关于灾区群众就业情况

“5·12”汶川特大地震使我市大量城乡劳动者失业。我市把群众就业问题放在突出位置,先后出台了一系列解决灾区群众就业的政策措施,大力开展就业援助,全面推行就业援助登记,缓缴社会保险费,降低失业保险费率,发放失业保险金,依托“就业援助110”工作平台完善灾区再就业援助体系;积极筹集就业岗位,增加公益性岗位,通过“12580”信息传递平台广泛发布就业信息,组织用工单位深入都江堰、彭州等重灾区开展巡回招聘活动;协调援建省(市),组织轻灾区(市)县加强就业援助,搭建定向招工、劳务输出对接平台,积极开展就业援助活动。目前,全市发放“灾区就业援助优惠证”24.7万份,筹集就业岗位60万个,帮助34.8万名受灾群众实现本地就业;发放失业保险金5497万元,代缴医保费9.4万人次1397.3万元,发放岗位、社保、培训、职介等补贴50余万人次4.8亿元;为189家企业缓缴社保费1.1亿元,为255家企业减缴失业保险费2836.66万元。

2009-05-08 08:59:28

毛志雄:

七、关于精神家园重建情况

“5·12”汶川特大地震给我市人民群众带来了不同程度心理创伤。我市高度重视精神家园重建工作,及时建立市县乡村四级心理危机干预和心理卫生重建管理网络,在全国率先启动心理急救,建立心理救助长效机制,利用三级卫生网络对灾区广大干部群众实行心理救助,累计对特殊人群进行心理干预7324人次,治疗创伤后应激障碍、焦虑及抑郁人数累计1159人。积极组织“文艺直通车”到灾区演出、“文艺展览”到灾区巡展,实施“舞动心灵”群众文化和“重建家园”送知识活动,组建两支直属放映队到重灾区放映电影。截至目前,共放映电影10059场次,开展各类“重建家园·文化相伴”活动百余场。组织11万余人次志愿者投身抢险救援、群众安置、心理抚慰等志愿服务,在安置点建立93个志愿服务工作站,广泛开展“情暖灾区,共建家园”、“爱心助孤过年”等服务工作,惠及受灾群众10余万人次。在灾区尤其是极重灾区临时安置点大力推进社区化管理,都江堰市在城区各集中安置点和1500人以上的乡镇集中安置点设立管委会,实行统一集中管理,全省安置群众最多的“勤俭人家”安置点还成立了临时党委和临时管委会,管委会下面设立12个居委会,切实加强安置群众自我服务和管理。

2009-05-08 09:03:23

毛志雄:

八、关于灾后重建物资资金监管情况

“5·12”汶川特大地震以来,社会各界踊跃捐款捐物支援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截至目前我市接收帐篷近7万顶,方便面、矿泉水等食品约15万件(吨),棉被、衣物等御寒物资341万(床),药品6778件以及其他装备器械。截至今年3月31日,市政府及市级相关部门、社会团体共接受各类捐赠资金10.7亿元。我们高度重视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专项资金筹措、分配和使用情况的监管,建立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资金统计报告制度,出台市级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和抗震救灾资金应急支付办法,开展灾后重建工作行政效能监察,对抗震救灾资金及物资使用、灾民临时生活救济补助、遇难人员国家抚慰金、集中安置点医疗补助等进行专项检查。目前,我市抗震救灾、社会捐赠以及各级财政投入资金的筹集、分配和使用等情况已在市政府网站上公示。市级接受捐赠资金的收入、使用和结余情况正在接受审计,结果将向社会公布。

2009-05-08 09:09:28

毛志雄:

九、关于对口援建工作情况

“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统一安排,河北、重庆、福建、江西、厦门、山东等地先后无私援助我市,主要承担过渡安置房援建任务。在对口援建省市大力支持下,经过60天艰苦奋战,共建成过渡安置房19.8万余套,2008年8月1日前,在全省率先完成受灾群众过渡安置。恢复重建中,党中央国务院确定上海市、福建省、重庆市分别对口援建都江堰市、彭州市、崇州市,三省市党政主要领导深入灾区一线,了解灾情,指导重建,分别派出规划专家和施工人员奔赴灾区,提供规划编制、建筑设计、专家咨询、工程建设和监理等服务,帮助建设和修复城乡住房、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开展镇乡对口帮扶,实施项目援建促进产业恢复重建。目前,已确定援建项目311个、项目资金119.3亿元,已开工援建项目200个,投入援建项目资金32.3亿元。我们积极做好对口援建服务,及时与援建省市沟通协商,完善重大援建项目“绿色通道”,简化项目审批流程,凡是涉及灾后建设的各项行政审批,都将审批基础工作前移,靠前服务,特事特办,全力做好援建后勤服务保障,加快推进援建项目建设。

2009-05-08 09:15:54

毛志雄:

去年6月在四川省抗震救灾新闻发布会上,我们曾向新闻媒体通报,“尽管遭受了特大地震灾害,但成都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成都的人居环境、创业环境、综合竞争力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成都作为‘天府之国’、一座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城市的基本面也没有改变”。一年后的今天,我们要非常高兴地报告各位,不仅成都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成都依然美丽,而且成都创造了用统筹城乡的思路和办法推进灾后重建的一系列成绩,成都发展更好更快。一年来的实践证明,在全球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历程中,成都不仅是抗震救灾应急响应最及时、灾后救援最有效、灾区群众生活保障最有力的成功范例,而且是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灾后重建、用统筹城乡的思路和办法推进灾后重建起点高、质量优、进展快、可持续性强的成功范例。

2009-05-08 09:18:56

毛志雄:

新闻界的朋友们,在纪念“5·12”抗震救灾一周年之际,我们要特别感谢汶川特大地震发生以来全社会给予我市的无私援助和鼎力支持,在抗震救灾的危难时刻和灾后恢复重建的关键时期,国内外各方面力量雪中送炭、倾力相助,主动参与抢险救援,共同创造了感天动地的人间奇迹;我们要特别感谢汶川特大地震发生以来各援建省市给予我市的无私援助和鼎力支持,面对异常繁重的灾后恢复重建任务,各援建省市以最高的热情、最快的速度、最大的力度驰援成都,迅速展开对口援建工作,广大援建工作者远离家乡、远离亲人,夜以继日、忘我工作,奋战在灾后恢复重建第一线;我们要特别感谢汶川特大地震发生以来新闻界给予我市的无私援助和鼎力支持,从抢险救援到灾后恢复重建的整个过程,新闻界的朋友们,不顾安危,不辞辛劳,奔波在灾区前线,深入报道抗震救灾进展情况,生动展现灾后重建的突出业绩,为顺利推进灾后恢复重建提供了强大舆论支持。今年是我市灾后恢复重建的关键一年,我们将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国人民的关心帮助下,在各援建省市和社会各界的关心帮助下,坚持统筹城乡的思路和办法,以更加务实的精神和更加扎实的举措,加快推进灾后重建各项工作,全面完成灾后重建各项目标任务。

2009-05-08 09:26:16

毛志雄:

恩格斯说过:“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汶川特大地震给成都人民带来了巨大磨难,同时灾后重建也为成都发展创造了极大机遇。我们坚信,随着灾后重建的推进,成都作为中国中西部现代特大中心城市的地位和作用将更加突出,1100万成都人民的生活将更加美好!

最后,祝大家在蓉期间工作顺利,生活愉快。

谢谢大家。

2009-05-08 09:28:16

主持人:

谢谢毛志雄先生的介绍。下面开始记者提问。提问时请介绍一下所在的新闻机构。

2009-05-08 09:29:16

人民日报记者:

大家好,我是人民日报记者。在材料里面发言人说到成都在灾后重建中十分重视规划编制,现在大家都关注住房重建,我想知道如何在住房重建中体现规划编制的,能不能举一个具体例子?

2009-05-08 09:31:21

黄平:

我是成都市建委的黄平。刚才记者提问到这个问题,就是规划。我想重点讲讲我们住房灾后重建规划。我们一共是698个集中居住点,14.7万户农村住房建设规划。我们非常重视,组织了两次大会战,一个是去年九月,当时是按50户以上的纳入规划,就是50户以上集中的。就是在这个过程当中,到了今年的二月份,二月份到四月份,我们又把它扩大,就是农村住房重建15户以上的也要有规划,要纳入规划,要审定。这样就变成了698个农村住房的集中居住点,就是15户以上。

2009-05-08 09:33:25

黄平:

规划的基本原则就是刚才秘书长所通报所讲的,四性的要求,自然环境相融性、基础设施共享性,这个基础设施还包含了公共服务设施。产业定位发展性,特别是比较大的聚集点,下一步不单是要解决生活居住的问题,还要解决生产致富,就是他的发展问题,今后生存和致富的问题。所以这也做了考虑。还有建筑风格多样性,我重点讲讲建筑风格的多样性。从总体上我们现在重建开工已经81%点几,开工了大约12万户,在现在进展的情况当中来看,我们从总体上来讲,600多个点,多种建筑风格都有,比如说川西民居为主的把林台保护为主的,就是农民的川西民居保存着这种风格。还有现代风格的,像向娥乡的居住点。还有带有地域特色的,比如说龙池,它是旅游景区,都江堰的龙池镇,它重点是藏羌建筑,羌汉结合的一些建筑,非常有特色,包括一些碉楼。还有根据需要,原来规划的情况,在青城山大观一带是定了国际休闲度假风景区,大观镇就按照欧式风格打造了一些小镇。

2009-05-08 09:36:21

黄平:

还有一些地方,像大邑,有六重多样性。多样性主要在三个方面体现,一个是它的总体布局。我们在规划上面讲,农村要是现代农村,城市要像城市,不能把城市的楼盘,行业式的、均匀式的整整齐齐的搬到农村里面去,而且体量很大,跟环境也不相融,所以我们根据地形地貌,包括体量、尺寸,结合尺度,跟周围的山水田园都要相融合,在布局上,而且这种布局是比较自由的,这么一种方式,所以跟我们原来的居住方式进行了保护,这样节约了用地。没有改变农民的基本生活方式。还有立面,建筑的立面和屋面要有区别,所以在材料上要有体现,颜色上要体现。

2009-05-08 09:39:26

黄平:

第三方面是建筑的单体上,有可能是一个林台,但不是每个房子都一样,大体是川西民居风格。另外是共享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有共享性,绝大多数的点,凡是有条件的,没有条件创造条件,把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都要和住房同步来解决。这个是对农村生活居住质量的快速提高。或者我们叫做基本上很多点和城市享受的基础设施服务是共享的,体现了我们的统筹城乡思路办法来推进,就缩小城乡的差距,灾后重建也是一次机会。基础设施方面,刚才讲到专项建设,路、水、电、气,我们还有讯、视,讯就是讲的通讯,按照今后的需要,就可以接。然后数字电视,我们新网传媒公司把600多个点,数字电视的接口都全部接到了。红线内一个聚集点,红线内和红线外六个方面,这在规划当中都全部体现了。比如刚才讲到学校的电视、医院、卫生站的电视,道路的建设,所以为什么会有400余条路,850公里,所有的几百个点要跟主干线要连接起来,几十米、几百米,一两公里,这些都做了安排,都同步的实施建设。

2009-05-08 09:42:32

黄平:

公共服务这一块,学校、医院、便民店,村民的活动中心、治安室等等,甚至极重灾区还有助残的服务站,为灾区特殊的受灾群众恢复服务的,做得还是比较齐,这些方面都做了安排。所以在规划里面重点介绍这个。大家有机会,我给大家推荐,到都江堰向峨乡到彭州的磁峰镇,这是重灾区,房子全部垮塌了,有十个初步建设点,看看我们怎么考虑的产业,怎么考虑的环境项目,多样性的体现。另外,我到了虹口,虹口就比较典型,虹口是都江堰一个主要的风景区之一,它的水、空气、气候都是特有的。它那儿场镇建设这一块,基本上都封顶了,学校、医院基本上都封顶了,然后它结合产业的发展,把漂流的项目,虹口有一个著名的项目是漂流,我昨天问了,五一期间三天有两万多人上去漂流,还有它种猕猴桃,我们也有产业,种植业、中药材、旅游产业这一块结合起来。整个虹口规划就有这一部分,我们有50多个方案,有一些比较经典的方案,其中虹口就是这样,住房要考虑地质灾害,又要结合用地,同时又要考虑产业发展,漂流项目、游客接待中心这些东西都在建设。结合起来,老百姓也很有信心。谢谢。

2009-05-08 09:45:30

彭博新闻社记者:

你好,我是来自于彭博新闻社,我的中国话讲的不好,所以我用英文可以吗?我想问一个关于学校安全性保障的问题,因为很多学校倒塌,学校的安全性引起了关注,我想知道成都市政府有关建筑质量调查的结果反映了什么,有没有什么具体的调查结果,此外,你们如何能够向学生的家长保证你们能够做到学校的建筑物是安全的,保障孩子的安全?

2009-05-08 09:48:36

黄平:

还是我来回答这个问题。谢谢你对于学校建筑质量的关注。我们都高度关注,非常重视。这次学校的重建,我们是作为一级建筑防震和把关的,都是按照八度以上的设防来进行抗震结构设计。而且我们的目标就是学习其他国家的先进经验,国家建设部也经常组织,我们派很多专业技术人员、重灾区管理者到日本等相关国家去学习,其中就有公共建筑,其中就有学校,不单是要保证抗震安全,还要作为灾害发生的时候一个公共避难场所,按照这个要求来做的设计建造的要求。典型的例子就是上海的援建,在都江堰的向峨乡有一所学校,考虑抗震设防要求,就用了全部木结构,木结构是用了加拿大的先进的技术,我都问了,平均造价到了每平方4000多,那个学校建得非常好,对于学校的安全质量,上海援建就提出来了,每个学校项目都要建成优质工程,他们正在努力,我们也在配合工作。谢谢。

2009-05-08 09:50:43

新京报记者:

你好,我是新京报的记者。我得知地震以后,成都市把七个主城区视为重灾区,我想问的是,当时为什么把成都市主城区视为重灾区,为什么会否定掉?谢谢。

2009-05-08 09:53:48

付毅:

我来回答这个问题。首先我不知道你的消息是从哪来的,成都市在“5.12”地震之后,按照国家和省上的要求,编制灾后重建规划,在成都市所有范围区县都是属于灾区,但是我们没有听说把五城区申请作为重灾区,按照国家的灾后重建规划和成都市有两个极重灾区,都江堰和彭州属于极重灾区,其他的崇州和大邑属于重灾区,邛崃属于一般灾区。

2009-05-08 09:57:43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

你好,我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昨天新闻发布会上,四川省相关负责人业介绍了四川在灾后重建中面临巨大的重建资金缺口问题,我想问一下,成都市在这方面面临资金缺口有多大,怎么来解决这个问题?第二个问题是昨天四川省财政厅负责人也介绍说,四川省灾后重建中吸引灾后重建资金,请问成都市在这方面有什么创新举措?

2009-05-08 09:59:32

付毅:

按照国家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成都市实施的灾后重建项目是3523项,总投资是978.8亿,巨大的重建资金的需求除了中央和省上的灾后重建专项基金、专项资金安排161.6亿元,还有社会各界援建捐赠的资金,可能我们上海、重庆援建都江堰、彭州、崇州三个市资金,另外还有成都市建立了一个灾后重建的专项资金,我们计划筹措400亿,目前已经筹措到318.8亿,另外还需要通过社会资金,社会投资来筹措近300亿。总的来说,资金压力是非常巨大的。

2009-05-08 10:02:35

付毅:

成都市在筹措专项资金我们主要是这么几个来源,一个是通过财政预算,目前已经安排了30个亿。另外,通过政府的信用向银行金融机构融资,目前,我们已经向工商银行、开发银行、成都商业银行以及其他商业银行,总计已经融了资金278亿,同时这里面也安排了社会各界捐赠资金4.68亿,我们已经筹措到318亿。至于通过社会资金和利用其他金融产品、金融工具筹措灾后重建资金,我们一是利用我们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在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方面,利用统筹城乡的办法来结合市场机制,来融灾后重建资金。我们通过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减少和城市建设用地增加挂钩,计划通过市场融入资金70个亿,目前已经到了38个亿。

2009-05-08 10:06:35

付毅:

同时,农村的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户通过使用集体建设用地,引入社会投资者进行开发重建,联合重建,以及吸引社会资金32亿。那么在金融产品和金融工具方面,我们发行了信托计划,申请发行了企业债券,目前已经发行了20个亿,还将发行30个亿的债券。我们市级的担保公司,面向企业的担保公司,也有面向农村、农户重建的担保公司,我们分别为我们企业重建担保融资了35个亿,为农户住房重建担保融资了4.8个亿,下一步我们还准备,正在向国家申报,成立产业投资基金,灾后重建产业投资基金,再从资本市场融入资金,支撑我们灾后重建资金需求。谢谢。

2009-05-08 10:10:15

新华社记者:

你好,新华社记者。我想问一下关于住房重建的问题,现在四川省或者成都市是否有新定的标准,规定在建销售的房屋抗震设防标准要高于其他的建筑?

2009-05-08 10:15:45

黄平:

我们都很关心整个灾后重建的质量,整个城乡住房重建质量是严格按照四川包括成都,包括我们重灾区,它的抗震设防标准要求来进行设计的,这当中,大量的农民自建的房屋,对质量控制力度比较大,工作量也比较大,农民自建住房因为要按照抗震设防要求,资金的投入就要多一些,所以这个在农房自建初期是比较突出的矛盾。

2009-05-08 10:17:45

黄平:

随着建设深入,我们严格把关,按照国家规定,农村住房建设首先是要安全,安全、经济、适用,首先是安全,所以初期有的农民自建房按照以前个别的单砖,构造柱也不打,我们就坚决停下来,严格按照抗震设防要求,农民住房简单的讲,向乡镇、农民宣传是这样说的,一定要有构造柱,一定要有圈梁,包括地圈梁、顶圈梁,然后线胶板,屋顶也是线胶板,然后是二尺墙,我们严格按照这个来控制,所以这个非常有保障。按照地震破坏情况对房屋进行分析,按照这个标准和建设的要求,是保证质量、保证安全。谢谢。

2009-05-08 10:20:28

主持人:

各位记者朋友,一个小时的新闻发布会对一年来成都灾后重建的实践,对各位记者的关注和需求,确实时间太短了,我知道新闻发布会完了,各位记者就要深入灾区进行实地采访,我相信通过你们的镜头,你们的笔头,会看见一个正在兴起的灾后重建。我希望通过你们在成都、在实际采访,能够把成都仁爱感恩的城市品质,把依然美丽的形象更多的传播给全世界。谢谢出席新闻发布会的毛志雄先生及各位先生,谢谢各位记者朋友。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

2009-05-08 10:22:28

图片内容:

相关新闻:

图片大图:

成都市灾后重建一周年新闻发布会

中国网 曾志

中国网工作人员在现场

中国网 曾志

成都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政府新闻办公室主任叶浪主持

中国网 曾志

市政府市长助理、秘书长、新闻发言人毛志雄

中国网 曾志

新闻发布会主席台

中国网 曾志

成都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政府新闻办公室主任叶浪

中国网 曾志

成都市民政局副局长陈翔军

中国网 曾志

成都市政府副秘书长、市发改委主任付毅

中国网 曾志

成都市政府市长助理、秘书长、新闻发言人毛志雄介绍情况

中国网 曾志

人民日报记者提问

中国网 曾志

成都市建委主任、市重建办主任黄平回答记者提问

中国网 曾志

美国彭博新闻社记者提问

中国网 曾志

新京报记者提问

中国网 曾志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提问

中国网 曾志

成都市政府副秘书长、市发改委主任付毅回答记者提问

中国网 曾志

新华社记者提问

中国网 曾志

(责任编辑:)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
发布者资料
查看详细资料 发送留言 加为好友 用户等级: 注册时间:2025-04-25 23:04 最后登录:2025-04-25 23:04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